王守仁古代散文编选

王守仁(1472~1528),字伯安,号阳明。孝宗弘治十二年(1499)进士,历任南京鸿胪寺卿、南京兵部尚书。他精于军事,曾多次成功地镇压了农民及少数民族起义。《明史》评价说:“终明之世,文臣用兵制胜,未有如守仁者。”王守仁确立了心学理论体系,认为人心是宇宙的本体,提倡“悟格物致知,当自求诸心,不当求诸事物”。有《王文成公全书》三十八卷。

尊经阁记

尊经阁是绍兴会稽山阴书院中的一座楼阁。明朝武宗时,山阴县令吴瀛对原来的稽山书院进行了重建,并盖了这座尊经阁。尊经阁建成后,绍兴知府南大吉请王守仁为它写下记文。在这篇文章中,王守仁把儒家的《六经》视为宇宙万物永恒的真理,他还坚持“心外无物”、“心外无理”的观点,说《六经》的实质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,主张人们若想寻觅《六经》的真谛,就应该从内心出发。

详细翻译

象祠记

象是舜同父异母的兄弟,舜没有当天子的时候,他曾和母亲多次陷害舜,但都没有成功。舜却不予计较,继位后,仍是以德报怨,封他做了有鼻国国君。这篇文章以苗人翻修象祠一事开头,然后推断象后来可能改过自新,从而引发出“天下无不可化之人”的观点,以此劝勉世人修身重德。本文通过对话,肯定了人性的向善,这就是王守仁思想中的“致良知”的体现。

详细翻译

瘗旅文

明武宗正德元年(1506),王守仁因得罪了大太监刘瑾,被贬到贵州做了龙场驿丞。在去龙场的路上,王守仁亲眼看见掌管文书的吏目和他的儿子、仆人先后客死在蜈蚣坡下,使他产生了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的感慨。所以,王守仁亲自率人把三位死者埋葬在路旁,并写了这篇祭文。

详细翻译